12月6日上午,第二届长安时尚饰品节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会在东莞长安体育馆璀璨开幕!东莞市人民政府、长安镇人民政府、东莞市长安电子商务协会、东莞市五金饰品行业协会相关领导,参展企业代表、饰品行业客商、专业采购团和新闻媒体等共同出席了开幕典礼。
开幕式上,东莞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杨荣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为贯彻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制造” 的战略部署,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题主线,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长安作为东莞的工业重镇、中国饰品行业发源地,现已形成产业基础扎实、专业市场完善、产品配套齐全、物流配送完整的市场体系。作为本届饰品节举办地,更应该充分的发挥产业供应链的优势,逐步的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推陈出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求,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电子商务助推东莞加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品牌效应,持续擦亮“好饰品,长安造”的金字招牌。市局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趋势为着眼点,聚集企业难点痛点堵点,在推动国家、省层面优化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企业拓展市场、获取订单、降低综合成本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长安镇副镇长闫凯先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长安时尚饰品节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会作为展示饰品魅力、交流行业经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各企业、平台能够借此把握新业态发展机遇,以国际化视野、优质品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科技,与东莞长安强大的时尚“智造”货源优势深度耦合,携手把长安打造成“时尚饰品之都”、“饰品采购中心”,以时尚创新引领潮流趋势,成就闪亮未来。
与首届饰品节以展示成品饰品不同,第二届饰品节在规模布局、展览范围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展览面积相比去年提升约30%,近4000平米的展出区域分为主馆及副馆,囊括成品展区、配件和设备辅料展区以及行业服务商展区等,汇聚104家参展企业,154个展位,充分展示长安饰品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及实力。
除了款式新潮、价格实惠的饰品成品及配件外,本次交易会新增机床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精密加工设施类优质厂商,集中展示抛光设备、精密零件加工机械装备、金属材料、铸造机、双主轴五轴机、智能点胶点钻机器人等,充分体现长安饰品产业数智化水平的提升,这一些企业多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行业权威认证和应用技术专利,拥有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开发团队,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研发能力,持续为五金饰品行业开发更环保、更智能、更高效的设备及材料。
交易会规模、服务层次的升级,为客商搭建起一个专业度高、品牌化强、体验感佳、合作效率高的贸易合作平台。开幕首日,展馆现场人流如织,共吸引了超过5000人次进场观展,预计专业观众数量将超20000人次。为确保交易会的高质量、专业性及精准度,本次交易会采取了对全国范围专业采购商定向邀约的方式,邀请了一批具有明确采购需求和强大购买力的采购商公司参与此次盛会。这些采购商来自广州、义乌、青岛等饰品产地,现场还不乏外国采购商的身影,这一些企业携带着丰富的市场资源与合作机遇,通过此次交易会实现精准对接。
与此同时,本届饰品节邀请了阿里巴巴国际站、SHEIN、TEMU等目前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的头部平台到现场深度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打通全球市场开店渠道,为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提供出海品牌全链路培育经验,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强大支撑。
本届饰品节为突破传统交易会模式,在现场开展多场饰品直播活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同步直播,通过线下线上、馆外馆内联动,助力参展商与海量的买家精准对接,扩大线上交易,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生动的体验,引领企业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路、转型提升。短视频预热、直播累计观看播放超200万次,此次直播活动展示品牌包括澳宝世家、洛芙迪妮、米雅、辰光等长安本土品牌,涵盖戒指、项链、耳环等多种品类,为此次交易会营造出了浓厚的贸易氛围和人气效果。
本届饰品节还邀请了大湾区多所高校的珠宝设计专业方向及电商方向的老师及学生来现场进行研学交流,通过现场观摩及企业现场交流中学习东莞长安五金饰品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及制作流程与工艺,了解五金饰品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市场趋势。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从多重维度宣传推介东莞长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东莞长安,为长安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第二届饰品节在探索中积极求变,全力打造长安本土高质量交易会品牌,进一步向国内外展示长安镇国际饰品制造之乡、长安不锈钢饰品产业名片的形象,长安饰品节的品牌建立将对长安饰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将有效吸引高质量企业、平台及高层次人才驻足,满足行业内外对高品质、创新产品的迫切需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激发活力,在互惠互利中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