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蔚在法国巴黎学习文化项目传播与服装设计,她从小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校期间,李昕蔚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忆华司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他们不仅在当地展现美丽的中国传统服饰,还将活动拓展到非遗手工活动等,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李昕蔚与非遗的缘分要从她小时候说起。她说:“当时,爸爸在家里陈列了一面墙的国学书籍。他喜欢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下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昕蔚认为从服饰出发研究中国历史很有意思,一直以来她都想学习服装设计。大学时李昕蔚来到了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在巴黎,她发现有不少中国文化类社团举办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尽自己之力、传播中国文化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
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法国顶尖的专业艺术院校之一。学院历史悠远长久,在法国艺术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培养了许多国际艺术家、现代艺术创作家、高级设计师等。
法国的艺术课程注重实践,在学习体验中,李昕蔚获得了不少文化交流的启发。“学校会定期组织我们去法国一些著名博物馆、名胜古迹,亲身感受历史背景和文化。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下,我会思考怎么样让法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我们举办的活动。”李昕蔚说。
机缘巧合,李昕蔚和其他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忆华司中法文化交流协会”,初期他们通过汉服户外互动演出和举办手工活动,展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李昕蔚说:“法国有不少展会活动,我们在活动上展示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品,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随着活动举办的次数增多,有不少法国学校邀请我们去校园展示中国文化,但当时我们只有4个人,大家都是学生,平时有课业要忙,因此时间并不够用。为此,我们扩大协会,招募了更多中国学生、自由职业者加入,团队慢慢扩大,现在已经有80多人了。”
随着协会成员增多,协会活动的类型也慢慢变得丰富。“我自己最喜欢做手工,有一次我们和当地一家奶茶店合作,办了‘缠花’活动。”李昕蔚说,“‘缠花’是传统装饰类项目,主要用多色丝线在纸板或铜丝上缠绕出花等美术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先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了活动预告,当天来的人不少,既有中国人也有法国人,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缠花’,最后的成品可以用作簪子或发饰。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名法国女生,她说‘缠花’很难,但她喜欢审美和创作,在不断雕琢细节后,她最后做出的作品十分漂亮。”
今年夏天,巴黎奥运会如期而至。作为在法留学生,李昕蔚想要通过个人的行动为祖国加油。李昕蔚说:“奥运会期间,我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穿汉服出行,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的目光。我们每人特地选择了不同朝代的汉服,展现出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巴黎凯旋门,我们录制了视频,一起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有意义。”
“还有一次,我们组织了‘掐丝珐琅’活动。”李昕蔚说,“‘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工艺烦琐、复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过,我们的‘掐丝珐琅’制作活动为了方便更多人参与有所改良。”
李昕蔚介绍:“我们在玻璃托盘上先画出来图案,例如花、草,然后用铜丝根据图案‘掐’出形状,粘贴到玻璃托盘上,之后再填充颜色,最后形成一幅精美的作品。这次活动我们还结合了围炉煮茶,让大家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品茶、聊天,得到了中法朋友的一致好评。”
社交媒体为展现活动提供了不少帮助,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关注协会。李昕蔚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年初,中法企业合作举办了一个龙年灯会。受主办方邀请,我们协会去现场展示了手工——竹编灯。竹编灯是传统竹编工艺和花灯结合的产物,造型各异的竹编被暖色灯光照得通透,精致典雅。现场许多法国人很好奇,纷纷询问竹子如何被编出精美的形状,我们不仅讲解技巧,也讲了竹编悠久的历史故事。”
谈到未来规划,李昕蔚说:“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和艺术气息的国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让我对文化传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国后,我能从积累的经验中继续发展、创新。同时,我们协会还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爱上中国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