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月31日音讯(记者张洁 温雅慧)一根近1.7米长的铁链,两端拴着铁笼,笼里盛满烧得火红的木炭。贾天仓甩起臂膀,铁链带着铁笼旋转开来,两簇火光登时腾空而起,火借风势,伴随着木炭爆发的噼啪声,两条“火龙”出现在暮色中,上下摇动跳动翻飞……
本年68岁的贾天仓,是山西太原市晋源区东街村乡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晋阳风火流星”的代表性传承人。“风火流星”发源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一带,已有近一个世纪前史,是一种融民间杂技与中华功夫为一体的民间社火扮演艺术。
“小时候逢年过节庙会赶集人特别多,特别耍社火时,更是摩肩接踵风雨不透,‘风火流星’一出场,人群就会往撤退,扮演场所腾出来了,社火部队也就出场了。所以‘风火流星’被称为社火扮演部队的‘开路将军’。”贾天仓告知记者。
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开展演化,“风火流星”已经有近一百种扮演技法,除了传统的火龙穿桥、口咬双龙、左龙挡箭等,贾天仓还自创了东海日出、金龙盘柱、嫦娥奔月等新动作,逐渐提升了扮演观赏性。此外,扮演道具上也不停地改善改造,“遭到一串串红灯笼的启示,我把道具铁笼从一边一个,加到一边三个,这样扮演起来火光更盛,气势更足。”贾天仓说。
摇动着装有一千多摄氏度高温炭火的铁笼,做一系列跳动腾挪的高难度动作,对扮演者来说不只要战胜技术上的难关,还要战胜心理上的惊骇。“被炭火烫坏是常有的工作,耍这个经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但这都挡不住咱们对老一辈儿人传下来的艺术的喜爱和坚持。”贾天仓和记者说,现在晋源区能够扮演“风火流星”的有四五十人,通晓这门艺术的有十多人,遇到节庆扮演,老少齐上阵,火龙漫天飘动映红夜空,让节日充溢浓浓喜庆气氛。
现在,“风火流星”这门陈旧的社火扮演艺术,遭到渐渐的变多人的喜爱,贾天仓和他的扮演团队,也应邀在全国各地乃至走出国门进行扮演。这个新年,他们愈加繁忙,贾天仓说:“从初一到十五,咱们每天晚上都会有三四场扮演,老大众喜爱看。‘风火流星’一出场,传统我国年的滋味就出来了,围观的大众叫好,咱耍起火来劲头儿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