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幻想,“60后”的老厂房,轧制出了国内首卷0.1毫米×500毫米宽幅钛箔材。本来“按吨卖”的钛材,开端“论斤卖”了。
这一切,发生在攀钢集团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四川日报全媒体工业“灯塔”十城行采访组抵达攀枝花时,首要听到的,正是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老树开新花”的故事。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造而兴的城市,正在成为一个更大“国家任务”的试验场:2013年2月7日,国家开展变革委同意建立攀西战略资源立异开发试验区,这是国家同意建立的仅有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10年后,攀枝花又承担起探路全省共同富裕试验区建造的重担。
各种战略机会叠加,都指向一个条件:这座因钢铁而生、工业对经济稳步的增加贡献率超五成的城市,能否在传统产业转型晋级中勃发出新的生机?这,也正是采访组重视的问题。
“你们来得巧,出产设备检修才起步。否则,你们底子进不来。”瞅着记者站在钛带轧制车间外看稀罕,攀钢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主管工程师马毅赶忙递过来安全帽。
上千平方米车间内,略显斑斓的墙体诉说着攀枝花最老一批厂房的厚重前史。与人们印象中的“粗豪操作”不同,车间内的出产线上,工人们聚精会神,精密操作,检修时基本上没有一丝动静。校对一个数据,需求四个人轮番上阵,将仪表盘误差值降到最低。小小的出货口,两名工人轮流用放大镜等设备查看是否还有大于0.1毫米的残渣。
“马工,咱们本年的绩效就靠你们了哦。”刚走出车间,其他出产线的搭档就和马毅玩笑。
这个出产车间是如何来的?“这其实是延伸产业链、改变开展方法与经济转型后尝到的甜头。”攀钢鸿舰公司相关担任的人介绍,1994年由攀矿机械厂、密地机械厂、金江船厂兼并建立攀钢机械制造公司(攀钢鸿舰公司前身),主营业务是为攀枝花及周边厂矿供给设备加工和维修服务。2013年,攀枝花被全域归入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立异开发试验区,窘境中营生的攀钢鸿舰公司决议转换新赛道,试水钒钛质料深加工。
尝到甜头后,55岁的马毅策划,在退休前,尽量打破0.1毫米以下轧制技能瓶颈并完成量产,争夺钛带总产量打破5000吨,“假如能到0.05毫米这个区间,单价还能比现在贵两三倍,那就是按克卖了。”